大雨滂沱,不時閃過白光,雷聲轟隆隆作響。

我和 Jackie 弟坐在阿忠漁粥老舊的店裡,看著老闆謹慎的盛飯、下料,熱騰騰的魚湯沖下,再灑上一把芹菜末兒和蔥酥,兩碗冒著煙的魚粥就出現在面前。

一直想著以前吃過的土魠魚粥。並不是府城鼎鼎有名的阿堂或是阿憨,而是幾年前出現在 Jackie 住的大樓樓下,固定在晚上六點出現的推車攤子。

當時我借住在 Jackie 弟的房子裡,在公司裡負責的業務範圍,從日本市場轉到歐洲市場。完全不熟悉的工作領域讓我吃盡了苦頭,每天幾乎都處在被客戶K,被主管罵的狀況。

想當然爾,下班也比別人晚。總是拖拉至八、九點才回家,腦袋渾沌空洞,疲憊的拖著腳步,經過掛著土魠魚粥小招牌的推車,聞著芹菜清爽的味兒,才能感覺胃袋也空空,極需來點什麼填補一番。

我是個禁不起餓的人。先撇開天性愛吃不說,只要一餓,血糖下降,我就心神不寧,忍不住要發脾氣。在公司裡當然沒本錢跟人擺臉色,只能忍。

於是,停下來買碗粥,幾乎是習慣成自然的事了。賣魚粥的阿嬸是個極愛乾淨的人,小小的攤上不時抹抹擦擦,魚粥的品質也很好,魚骨熬成的高湯清爽而鮮甜,煎的酥黃的土魠魚,剝成細塊大把大把的放。

這記憶中的滋味,特別得難以言喻。食物和心情多半有很大的關係,緊繃、沮喪了一天後,捧著熱騰騰的魚粥,從19樓的陽台望著台南市的夜景,像是一種儀式般地,一口一口慢慢的舀入口中,營養的魚湯不僅是滋補身體,也讓疲憊的心口稍稍喘口氣。

幾年過去,什麼都改變了,連阿嬸的小推車也不見了。

曾經有朋友極力推薦阿堂的土魠魚粥,吃過後,我搖頭說不是這樣的,他驚訝的看我:「不就是土魠魚粥嗎?」

不是挑剔,也不是矯情,那味道… 確實不太相同。我喜歡的是清爽的湯汁,阿堂的魚粥是以大火熬滾生米,難免濃稠許多。

也試過府城其他的鹹粥,始終找不到原本喜歡的味道。直到某天,無意中在民族路上發現了阿忠漁粥的招牌,上面大大的亮著的「土魠魚粥」四字。

姑且一試。這一試,我驚叫:「就是這個味道!」,之後,就常來報到了。



泡麵碗公大小的魚粥裡,土魠魚塊大概佔了三分之一吧,還有肥美的鮮蚵,也可以加上虱目魚片,總之,這裡非常符合【客製化】的銷售原則,想怎麼搭配都可以。

土魠魚粥到底是什麼?說來似乎也不困難 – 把事先煎好的土魠魚剝成細塊,灑在白飯上,澆上熬過魚骨的高湯,上桌前再灑一把芹菜末兒和蔥酥,熱騰騰的魚粥就完成了。

這樣的做法,台南人稱為【飯湯】,和日本人的茶泡飯頗有類似想法,滋味自然是清爽風格,喜歡多些變化的話,也可以加個油條,看是掰成細塊一同入口,或是直接拿油條沾著魚湯吃,各有巧妙不同。

我個人則是偏好不放油條的簡單吃法,不過還得配上個蔥蛋。老闆娘的蔥蛋煎的極好,老遠就聞到豬油熱鍋的味道,起鍋時瀰漫著濃郁的蔥香蛋香,入口則是紮實而泛著鍋鑊氣,配上爽口的魚粥,一濃一淡,正好。



去的次數多了,對老闆的手藝越來越有信心,於是點了煎魚腸。

所謂的魚腸,在台南地區通常是指虱目魚的內臟。很多早晨賣魚湯的店裡都會有燙魚腸,沾著薑絲醬油膏吃。不過,我不愛燙魚腸,嫌氣味不足。

是的,煎魚腸最迷人的地方,就是氣味,呷氣味。好吃的煎魚腸有很多要訣,完整的魚腸大約有半個巴掌大,新鮮當然是最重要,虱目魚在打撈前也得先餓養,好讓腸胃乾淨才行。

我在外頭吃過的煎魚腸不少,嫌棄批評的至少有三分之二點五。當老闆娘拿出一鍋新鮮的魚腸,解釋著如何清洗整理這一大坨糾纏不清的東西時,我心底就有幾分明白,再親眼看著老闆娘煎魚腸的手法,我已經認定這絕對是要列入我的夢幻排行榜了。

很難形容這樣的煎魚腸吃起來到底是怎麼樣的口感,畢竟這純粹是個人喜好,若是硬要說個什麼… 鹹香,就是這樣的味道吧。

那樣充滿海洋氣息的一道傳統漁家料理,已經很少人願意花時間去做了。燙魚腸,三分鐘就能上桌,煎魚腸,至少得花個十分鐘,還得時時留心火候,一不小心就會整盤焦黑或是肝腸寸斷,而且還得小心吱吱作響的油泡,免得被燙的一頭一臉。

和蔥蛋一樣,煎魚腸也很適合配上清淡的魚粥,更適合在夏日晚風徐徐的夜裡,配上冰涼的啤酒,和三五好友閒聊說笑,絕對不會讓人失望的。



阿忠魚粥不只是魚粥,貼在牆上的菜單密密麻麻,老闆夫婦殷實忠厚,看到桌上一籃一籃揀放整齊帶著水滴的青蔬,我就再也不挑剔老舊斑駁的店面了。

裝潢的漂亮幹麼?能吃嗎?嗟 …



註:

* 店面老舊,要吃裝潢的朋友請不要前往。
* 晚上才開,想吃早餐和中餐的朋友請不要去。
* 週一休息,這點要切記啊!我撲空了好幾次...

另:最近忙的暈頭轉向,寫這篇其實是有點勉強自己,希望文辭不至於太散漫,包涵囉~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rchhe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3) 人氣()